宝宝吐奶怎么办?索宝吧手把手来教你
宝宝饱饱地美餐一顿后,却总是把吃下去的奶水吐了出来,有时候表情还非常难受。此时,家长除了帮助宝宝清理卫生之外,还能做些什么帮助宝宝呢?能不能提前做些什么防止宝宝吐奶呢?
各位新升级为家长的爸爸妈妈要想帮助宝宝预防吐奶,首要要先弄清楚宝宝吐奶的几种情况以及原因,只有先弄清楚缘由,才能正确地处理宝宝吐奶的情况。
宝宝吐奶与宝宝漾奶是不同的
宝宝吐奶一般会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,吐奶量比较多,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、痛苦难受的表情。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,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: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;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。总的来看,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。
由于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,容易引起扩张,同时蠕动比较慢,故而食物容易淤积。贲门比较松弛,关闭不紧,易被食物冲开。当胃内食物稍多时,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。幽门关闭较紧,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,使出口阻力更大,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,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,破门而出。造成宝宝吐奶现象。
另外,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,而是呈水平位。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,存放食物少,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。同样,也会造成宝宝吐奶现象。
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,即使在正常情况下,因进食过多,吃奶后立即平卧,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,经食管返至口腔,造成宝宝吐奶。孩子偶尔吐一次奶,精神也很好,不一定是有病。
而宝宝溢奶量则少,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,一般吐出一、两口即止。宝宝漾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。空气进入胃后,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,容易冲开贲门而出,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,这样就引起漾奶。
宝宝吐奶的解决办法
如果宝宝吐奶连续几次,每次喂奶时均吐,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,精神状态有无改变等。如果出现上述情况,可能是宝宝胃肠道出现问题,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,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。
宝宝漾奶的解决办法
如果是母乳喂养,宝宝在吸喰奶头时,妈妈要保证宝宝的嘴完全裹住奶头,不要留有空隙,以免宝宝在吃奶的同时吸入空气,产生宝宝漾奶的情况。
如果是用奶瓶吃奶的宝宝,家长要保证奶汁完全充满奶瓶奶头,不要怕呛到宝宝就只让奶汁流到奶头一半的位置。同样的道理,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宝宝吸入空气,造成宝宝漾奶的现象。
宝宝吃饱后,不要立刻将宝宝放在床上,而应让孩子趴在家长的肩上,用手轻拍宝宝后背,将不小心吸入的空气拍出来。这样也可有效地预防宝宝漾奶。
只要经过专业医生的检查,确认宝宝的消化系统没有障碍,无论是宝宝漾奶还是吐奶,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,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,各个器官的逐渐完善,吐奶或是漾奶现象就会自然消失。
1~2岁的宝宝将陆续长出十几颗牙齿,但消化系统尚未成熟,因此还不能给他们吃大人的食物。要根据宝宝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制作可口的膳食,保证其获得均衡营养。应该注意的是宝宝的胃容量有限,宜少吃多餐。下面介绍几种营养粥可供家长参考和为宝宝制作。
大枣粥
【原料】大米,大枣,冰糖适量。
【制法】大枣去核后洗净,大米淘净,一同入锅,加水适量用大火烧沸,再用小火熬煮成粥,起锅时放入冰糖搅匀。
【用法】每天可吃2~3次,每次1小碗。
【特点】补益气血。对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好处。适用于久病体虚、脾胃功能薄弱者煮服食,并可用于幼儿厌食,拒食。
豆腐鱼肉粥
【原料】大米,豆腐蒸鱼酌量。
【制法】把已蒸熟的豆腐蒸鱼,拣去鱼骨。鱼肉及豆腐弄碎,加入少许蒸鱼的生抽、熟油,分量或视食量而定。将大米洗净,加入浸过米面的水浸1小时。把适量的水放入小煲内煲滚,放入米及浸米的水,慢火煲成浓糊状的烂饭,加入豆腐、鱼肉搅匀煲滚,即可熄火。待温度适合时,便可喂宝宝进食。
【用法】每天可吃2~3次,每次1小碗。
【特点】鱼和豆腐都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,而且容易消化。
豆腐粥
【原料】大米,肉汤,豆腐,精盐适量。
【制法】将豆腐切成小块。将米饭、肉汤、豆腐加水放在锅中同煮,煮至黏稠时加入适量的盐调味。
【用法】每天可吃2~3次,每次1小碗。
【特点】豆腐中的蛋白质与牛奶相比,差异不大。豆腐口感柔嫩,宝宝爱吃,与肉汤、大米煮成粥食更是美味。此粥方便简单,能满足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。
同时,家长为宝宝制作食谱时,也要注意营养均衡,粗粮细粮都要吃,这样可以避免维生素缺乏症。主食可以吃软米饭、粥、小馒头、小馄饨、小饺子、小包子等,吃得不太多也没有关系,像小编列举的以上三种营养粥,家长可为宝宝当作主食或点心多次食用,以保证宝宝营养良好吸收。